“十四五”我市改造升级35处大中型灌区—— 一张覆盖广效能高的农田水网成型

黄冈日报讯 (记者方娴 通讯员曹敏 程豪)“灌区建成后,我们村的灌溉用水有了保障,今年水稻亩产比往年增加160多斤!”11月21日,蕲春县蕲水灌区盖天村村民陈占银算起丰收账,脸上满是喜悦。这是我市“十四五”期间大中型灌区改造升级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

“十四五”以来,我市将大中型灌区建设与改造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持续织密农田灌溉水网。截至目前,全市共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32.36亿元(是“十四五”以前30年的4.4倍),集中力量改造升级35处大中型灌区,一张覆盖广、效能高的农田水网在鄂东大地上逐步成型。

如今,全市大中型灌区内耕地灌溉面积达390万亩,占全市总耕地的55.4%、总耕地灌溉面积的84.1%,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通过灌区改造,累计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99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1035万公斤,新增年节水能力7400万立方米。今年初以来,面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全市74个大中型灌区累计灌溉面积达306.5万亩,供水60531万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农业稳产高产。

在重点灌区建设方面,蕲水、浮桥河、武穴北三大灌区改造稳步推进。其中,蕲水灌区作为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于2021年10月开工,设计灌溉面积38.67万亩,覆盖11个乡镇办174个行政村,建成后将形成大中小蓄引工程联合调度的大型灌溉系统。截至目前,该灌区已累计完成投资11.44亿元,占总投资的75.9%;浮桥河灌区累计完成投资4.17亿元,占总投资36.6%;武穴北灌区累计完成投资11.12亿元,占总投资54.9%。今年,我市再争取灌区项目资金2.4亿元,持续推进三大灌区现代化改造。

除了新建扩建,灌区维修养护同步发力。今年3月以来,全市开展农业灌排渠道清淤清障行动,累计完成清淤清障1400余公里,确保灌区输配水“血脉畅通”,进一步提升灌溉保障能力。

在项目谋划储备上,我市同样成效显著。自2019年国家加大大中型灌区投入以来,全市76处大中型灌区中有45处纳入改造,改造率达59.2%。针对剩余未改造灌区,市水利部门按照“建大、并中、减小”思路,深度对接省级规划,谋划储备大型灌区8个、中型灌区16个,形成项目建设“一张表”和发展“一张图”,估算总投资约160亿元。今年,市水利部门抢抓国家增发超长期国债等政策机遇,主动出击、协同作战,向上申报项目,蕲水、浮桥河、黄梅引江、白莲河4处大型灌区被纳入国家“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库,数量占全省16.7%,其中全省3个新建大型灌区项目全部落户黄冈。

据悉,我市将立足大中型灌区发展实际,集中力量推进8处大型灌区新建、扩建及现代化改造工程。其中,黄梅引江、白莲河灌区作为国家“两重”项目库储备项目,力争2026年开工建设;金檀、明山、牛车河等灌区将重点完成前期论证与立项申报,同步对接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政策,确保“十五五”中期启动建设,持续以水利项目赋能乡村振兴、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