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蝶变铸华章 千年黄州焕新颜——黄州区“十四五”以城市更新让城市更“新”

“十四五”规划以来,黄州区锚定“主城崛起”目标,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以民生改善为核心,以文化传承为灵魂,攻坚克难、实干笃行,推动城市功能、人居品质、治理效能实现全方位跃升,为黄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画卷。

规划引领,城市格局全面拓展

五年来,黄州区坚持“四区联动”城市更新总方向,以宋式建筑风格为基调,将市区科学划分为18个片区更新单元,构建起“重点突破、全域推进”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鄂黄大桥东片区强势崛起,黄冈第二中学仅用8个月完成从规划到落地的跨越式建设,为武汉都市圈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

中环路跨三台河桥通车、5条“断头路”贯通、黄冈师范学院人行天桥投用,累计投入5.2亿元完成106国道等3条总长48公里的进出城主干道提档升级,城市交通“内畅外联”格局加速形成。

望湖路、涵辉北路等新建道路纵横交错,非机动车道拓宽、绿化安防设施增设,让市民出行更安全、更舒心。

民生为先,宜居品质显著提升

“以前小区路难走、车难停,现在环境整洁、停车有序,住着比新房还舒心!”铝业社区居民肖顺松的感慨,道出了黄州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温度。

五年来,黄州区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28个,完成208个小区微改造,整治提升22条背街小巷,惠及居民45,392户,有效解决基础设施老旧、服务管理缺失等突出问题。

15,856个新增停车位破解 “停车难”,214部加装电梯方便“上下楼”,464个小区纳入物管平台覆盖,10个完整社区建成(覆盖率达46.15%),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乡村建设同样成效显著。陈策楼红色文旅小镇、路口康养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建设,32个美丽村庄实现“农业景观化、村落景点化”;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全覆盖,201栋C/D级危房全部整治,乡镇污水管网普及率达92%,2355.2亩休闲游园、2590.08亩“四旁绿化”让城乡颜值同步提升,一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

住房保障网越织越密,争取专项贷款3.15亿元收购240套保障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07.12万元,544户家庭喜迁公租房,让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

文化铸魂,古城魅力焕发新生

“夜晚灯光亮起,走在宝塔大道上,仿佛穿越千年,与东坡对话。”位于宝塔大道的商家方雪琴的点赞,见证了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生动实践。

五年来,黄州区深挖东坡文化、红色文化等本土资源,打造坡仙路“东坡夜游”、珠宝路“国际青年文化”、关山北路“民国记忆”三条特色街区,新增个体商户88家,拉动商贸服务业营收增长5%。

11月中旬,宝塔大道(八一路至西湖四路)综合改造工程完工,道路提升为双向六车道,实行了人车分流,增设2.5米宽中央绿化带,全面提升绿化、美化、亮化水平。

该项目以“遇见东坡”为主题,深度融入东坡文化与宋风元素,打造黄冈首条东坡文化主题大道。白天,道路宽阔通畅,夜间,道路流光溢彩,新的宝塔大道业已成为黄州市民打卡的新“网红地标”。

与此同时,黄州区扎实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完成2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标识设置,61处历史建筑全部挂牌,36处历史建筑开展测绘建档,让古城文脉在城市更新中代代相传。

创新治理,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智慧工地通过实时监控、并联审批等手段提速增效,黄州区的创新举措让项目建设少走弯路。”湖北筑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江锋深有感触。

五年来,黄州率先推进智慧住建建设,实现房屋市政工程实名制管理、扬尘噪声监测等基础项目100%覆盖,数字化治理水平走在前列。

在城市管理中,聚焦“四路一环”路域环境改善,2023年以来拆除违建6779起,建立垃圾清运日常巡查机制,精细化维护城市环境。

创新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成效显著。推行城市更新“自拆自建”模式,破解改造推进阻力;建立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业主分摊+单位支持+财政奖补+社会参与”资金筹措机制,高效落地民生项目。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黄州的水电气网联动报装改革获省营商办通报表扬,83个项目通过“告知承诺制”审批提速,44个工程通过“并联审批”联合验收,为项目落地按下“加速键”。

从老旧小区的“华丽转身”到特色街区的“文化焕新”,从交通路网的“四通八达”到城乡环境的“宜居宜业”,黄州区以初心赴使命、用实干显担当,让古城黄州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实现了从“基础完善”到“品质跃升”的历史性跨越。

站在“十五五”新起点,黄州将继续聚焦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补齐短板、厚植优势,奋力书写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