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产业刷新全国显示度 实体经济支撑更强劲

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岚图汽车数字化总装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编者按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湖北发展的蓝图。五大产业规模跨越万亿,院士引领构建科技创新策源地……全省上下正牢牢把握“新”的取向、“高”的取向、“进”的取向、“融”的取向、“实”的取向,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凝聚全省奋进力量,本报推出“读公报 强担当”专栏,全景展现发展新图景,共同谱写湖北新篇章。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在即将迈向“十五五”的关键时期,湖北万亿产业集群将再添新成员。

继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3个产业后,现代化工及能源和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规模预计首达万亿大关,湖北的万亿级集群累计达5个。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将“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第一条。

五大万亿产业从何而来?面向“十五五”,万亿产业集群如何再扩容?

五大产业刷新全国“显示度”

万亿级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摊开湖北的产业版图,可以看到五大万亿产业各展所长,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跃迁”的历史性跨越。

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推动“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全面升级,地方产业“显示度”越来越高。

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已成为湖北在全球竞争中最具辨识度的产业名片。武汉不仅坐稳全球最大光纤光缆生产基地的位置,更在全国的光电器件、显示面板和先进存储领域占据重要份额。

汽车制造与服务产业“大象转身”,在行业百年变革中焕发新生。湖北依托25家整车企业、1800余家规上零部件企业构成的庞大产业链和半径400公里的“四小时供应链圈”,正加速向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随着岚图、奕派等品牌快速成长,预计今年东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

大健康产业突破不断,“首个首次”创新成果频现。依托深厚的科教医疗资源,湖北在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现代中医等领域持续突破,全球首个“稻米造血”一类创新药成功上市。

现代化工及能源产业“向高而攀”,在绿色转型中实现价值跃升。通过沿江化工企业的“关改搬转”,湖北化工产业成功向电子级、医药级、新能源材料等高端领域延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式增值”,实现从“原字号”到“精加工”的跃升。潜江龙虾、洪湖莲藕等地方特色产业突破百亿规模,土特产变成“金招牌”。

科产融合助力产业再跃升

万亿产业集群“俱乐部”不断扩容,根本动能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当前,湖北正推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加快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为更多产业跨越万亿大关提供硬核支撑。

在岚图汽车黄金工厂和云峰工厂,每63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岚图汽车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传感器、车载中央大脑、车规级芯片等领域转型发展。同时,岚图汽车将联合光谷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芯片、北斗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把更多科学家的“发现”变成老百姓用得上的“产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上,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探索不止步、创新不停歇。武创院院属“拨转股”项目,已有三分之一成功转股,实现从“财政支持”到“资本接力”的闭环。武创院“朋友圈”越来越大。

前沿技术突破是科产融合的“显示度”。湖北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新质生产力活力澎湃。比如,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建成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脑机接口实现产业化突破,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

通过平台连接、数字加速、前沿引领的三重驱动,湖北正将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为“十五五”时期培育更多万亿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化产业链群协同提质

全会提出,要推进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深化产业链群协同提质。

省经信厅负责人表示,在深化产业链群协同提质方面,湖北将更好发挥“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机制作用,加快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雁阵梯队培育行动,实施先进产业集群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光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创建高端装备、大健康、现代磷化工循环产业等国家级产业集群。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曾在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省之要事”看,湖北的“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是支柱性产业,但从“国之大者”看,它聚集了一批“链主”企业,是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对湖北来说,“十五五”时期进一步做强这些产业,也在为国家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重要力量。

“强化链群协同与开放合作,构建一流产业生态。”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马承恩看来,湖北要围绕“51020”集群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省内外的产业协同,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同时鼓励本土企业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在开放竞争中锻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湖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01抢占6G、AI技术制高点万亿光电子信息产业竞逐全球前沿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11月22日,小雪节气,位于武汉东湖综保区的中信科移动通信设备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工地上,却是一片火热景象。

这里正加紧建设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开放实验室、武汉市星地融合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平台。

明年建成后,它将承担湖北省及中信科移动所属的中国信科集团在6G“空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设备方面的研发、制造与交付任务。

一座6G通信产业的高地,正在这里奏响序曲。

总部位于武汉的中国信科集团,是中国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国家队,正代表中国参与6G和卫星互联网的生态构建。公司已有数千项6G专利,在星地融合、超维度天线、内生智能等关键技术上全球领先,公司专家担任国际电信联盟5G/6G评估组主席。

中国信科集团负责人表示,正加快布局集成电路、6G及卫星互联网、车联网、海洋网等战新和未来产业,助力构建展现湖北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践行担当。

华工科技光电子信息研创园暨出口基地,全球领先的800G及以上超高速光模块从这里交付到全球AI算力中心,满足AI训练中毫秒级数据同步需求。“2027年全面达产后,每年可交付超4000万只超高速光模块,产值超300亿元,将再造一个华工科技。”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表示。

从光纤光缆、光器件到AI、具身智能,从3G、4G、5G到6G前沿,已突破万亿规模的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正加快攻克下一代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

02决胜年度新能源车销量100万辆目标以科技创新提升万亿汽车产业质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王怡琳

“今年,东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将高质量跨越100万辆,助力湖北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11月22日,在2025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东风汽车副总工程师、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杨彦鼎说。

走进东风岚图智慧工厂,只见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每63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在东风奕派科技武汉工厂内,机械臂有条不紊地挥舞运作,整个工厂全面进入“高产冲刺”模式……湖北万亿汽车产业的脉搏在这里跳动得清晰有力。

杨彦鼎介绍,在乘用车领域,东风汽车已全面形成覆盖豪华、高端、主流各细分市场的自主新能源品牌格局,先后打造东风猛士、东风岚图、东风奕派科技等新能源品牌,自主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已达83%。

目前,东风汽车在湖北省内建立了20多个整车厂和国家级检测中心,还汇聚了1000多家一级配套供应商。

“东风汽车将加快转型升级,实施新能源跃迁、智能化跃迁、国际化跃迁战略,推动湖北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杨彦鼎表示。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东风汽车将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持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核心价值。

未来,湖北车圈的科创成果令人期待。首颗国产高性能MCU芯片——DF30、续航1000公里的新一代固态电池、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压铸机等成果,都将在明年量产或应用。

03给手术室装上“智慧大脑”万亿大健康产业再添医疗利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通讯员 李璟玚

近日,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基于AI驱动的数字化智慧手术室建设方案”,入选2025年武汉市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什么是智慧手术室?

术前,AI辅助术前规划场景。通过AI三维重建与分割技术,一键生成患者解剖结构模型与肿瘤组织占位标记,可提升复杂手术精准度。

术中,信息实时共享。通过设备数据互联互通,医生在手术台边就能调阅二维或三维影像,甚至与其他专家远程会诊,手术流程更加流畅。

术后,手术视频智能分析。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会被AI自动识别并标记,形成“教学视频”,年轻医生可以反复学习,快速积累经验。这也方便术后复盘,优化今后的手术方案。

以脑卒中救治为例,搭载数字化手术室的复合手术室解决方案,患者从入院到完成手术的时间从原来的5小时缩短至2小时,无需中途转运,抢救成功率和康复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远程指导系统,该方案已助力偏远地区医院成功开展复杂动脉瘤介入等高端手术,推动分级诊疗落地。老百姓不用再奔波千里,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该方案的影像三维重建、手术视频分析算法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建设“中国药谷”主阵地、主引擎,目前光谷已汇聚企业42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1家,百亿级龙头企业3家,在研一类新药超400个、全省占比达到90%,三类医疗器械获证超307个、全省占比达到70%,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站在万亿起点,大健康产业正全球竞技。

04“龙头”转型 园区升级 投资加码现代化工及能源正全力冲刺万亿目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仁玺

11月21日,在宜昌高新区田家河园区建设正酣的工地上,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一期项目举行开车投产动员会。这一多氟多面向全国布局、宜化推动产业转型的关键项目迎来关键节点。

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材料产业园,总投资96亿元,将分期建设不少于10个高端新能源材料和电子化学品项目。“在这里,磷化工的副产品氟硅酸变身新材料后,每吨身价上涨千倍。”湖北宜化氟化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在延伸氟化工产业链的同时,多氟多宜化华中氟硅产业园还计划进一步发展硅化工产业链,助力宜昌化工迈上氟硅新材料产业新赛道,打造氟硅材料和电子化学品全产业链条,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

11月23日,宜昌产投产业园内,总投资242亿元的远景动力智能锂电池生产基地正加紧建设,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百亿元。与此同时,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工人们正开足马力赶订单,全力以赴冲刺四季度生产目标。该企业现有电池产品已为东风、吉利等头部车企累计配套14万台新车。

宜昌提出,要做强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推进磷化工循环产业集群迈入世界级,加快建成国家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聚区。

2025年,湖北全力推动化工产业龙头再造。华鲁恒升(荆州)基地二期建成,宜化集团搬迁入园;荆门石化“油转特”、兴发硅基新材料等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同时谋划推动武汉炼化一体化搬迁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加快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跃升。这一年,楚能新能源相继落子宜昌、襄阳,总投资规模达到440亿元,助力湖北新能源产业在全国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龙头”转型,园区升级,投资加码,湖北现代化工及能源正全力冲刺万亿目标。

05小胡鸭将飞上欧洲餐桌“中国粮仓”助荆楚农产品加工拼万亿版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辉 通讯员 梅五松

11月23日,湖北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包装车间内一派繁忙,工人熟练地将产品分装、打包。车间外,等待装载的货车排起队。这批美味即将发往广州,通过海运抵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

“明年,我们计划进军欧洲市场,让更多国外消费者品尝并爱上‘湖北卤味’。”该公司董事长胡秀容说。

这番信心,源于企业对品质的坚守,也来自对发展大势的把握。

胡秀容认为,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为企业做大做强指明了方向。

荆州自古以来被称为“鱼米之乡”“中国粮仓”,水产丰饶,农产品富足。其中,洪湖莲藕全国闻名,今年洪湖莲藕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20亿元,正引领湖北藕产业冲刺千亿目标。

丰饶的水产和优质农产品,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如今,“小胡鸭”已成长为行业知名企业,产值近10亿元。

湖北是农业大省,粮油、畜禽、淡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北省加快谋划实施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动,推进集群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万亿元产业。

“我们将紧跟政策方向走,持续加大研发力度,让‘湖北卤味’香飘全球,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提质增效。”胡秀容说,希望与更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起,以科技创新推动全省万亿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